你知道人的智力是先天決定還是靠后天努力嗎?你知道小孩什么時候開始記事兒嗎?魏坤琳老師從記憶角度深挖了你對智力的迷思,教你聰明養育!
大家好,我首先要說智力是個更廣的概念,智商是個比較狹隘的概念。我們要做的不光是要提高智商,也需要自己的寶寶有全面的「智力」。
如果你們做過智商測驗,會發現是找到圖形、數字、文字等的規律,找到匹配、比較不同等。它一般考查工作記憶、運算速度、邏輯推理、言語等能力。但這些能力不能夠涵蓋你對寶寶所有的期望。
比如寶寶成長早期,感知和運動發展得最快;還有情緒和社會能力,包括:理解別人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控制自己、能夠合理地表達自己。還有理性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這些能力有先天的因素,后天培養更重要。
總之,我想說的關鍵是把智力看作一個成長的、畢生可以培養的東西。
能不能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測到智商?很多世界上的教育機構、商業機構試圖去干這個事情。但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主流意見是:智商在四五歲之前是測不準的,因為它沒有很好的預測效力。這個預測效力就是指今天測的智商并不一定就代表著未來的智商。
科學家有沒有巧妙的方法,去測孩子的認知能力呢?有。小孩2-8個月就可以測:抱著一個小孩,給他不同的視覺刺激,刺激可能重復出現。小孩可能很快對重復出現的刺激不感興趣,眼睛開始挪開來。
孩子在多短時間內就對重復的刺激不感興趣,對新的刺激感興趣,這個能力可以通過注意力轉移來測量。這個指標可以預測孩子未來的智力。為什么會這樣?科學家猜想是,如果孩子很快就適應、對重復刺激不感興趣,表明ta處理信息的速度比較快。
這么早就能測量出小孩的不同,你是不是認為智力早早已經決定?也不是。我們智力的高低,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后天養成的。
來看這個表格,這個表格里是「相關系數」。如果相關系數等于1,意思就是知道一個小孩的智商,基本我上可以知道另外一個小孩的智商。如果相關系數等于0,證明一個小孩的智商不能夠告訴我任何信息來預測另外一個小孩的智商。
同卵雙生子,他們的基因100%的相同,在一個屋檐下養大,智商的相關系數是0.86,比較高。
異卵雙生子,他們的基因50%相同,還是一起生活,智商的相關系數變成0.6。
親兄弟姊妹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基因50%相同,但是智商相關系數又低了點兒。和異卵雙生子相比,兄弟姐妹沒有在同一個子宮長大。
科學家通過對比相關系數的變化,大概推測出來,基因也有一半的影響,后天也有一半的影響。所以說先天不決定一切。
再看上面這幅圖,是一個法國的研究。SES指社會經濟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階層,也反映先天的情況。
科學家做比較,把低社會經濟地位的親生父母的子女放在高社會經濟地位的撫養家庭長大,平均智商明顯有升高。高社會經濟地位的父母生下來的小孩,放在不同的撫養家庭長大,平均智商也有不同。
這幅圖是美國的研究,記錄小孩的言語智力的發展。X軸表示孩子年齡,Y軸是孩子的詞匯量。
科學家去小孩的家里,觀察小孩跟父母之間交流的語詞數。在吃低保的家庭里每小時是600個詞,普通工薪階層是1200個詞,而專業人士家庭是2100個詞。到三歲時,他們測試這些小孩的言語智力,發現差別就很大了。把其他因素都排除掉,例如父母的智商,家庭收入有多少等等,發現小孩的言語智力跟單位時間內父母跟他說多少詞有關。
更重要的是,到這些小孩三年級時,重新測試他們聽說讀寫各項語言能力,當年產生的優勢還能繼續保持。
看了這個研究,那么在生活中你應該怎么做呢?考慮跟孩子多交流,用豐富的詞語。另外,你要給寶寶要有正向的反饋,不要老是給ta負向的反饋。你看,這就是養育的重要性。
你認為小孩什么時候開始記得住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小孩可以有意識地記住事情是在兩三歲之后,之前如果他說我記得清楚的話,其實是因為家長跟他復述他小時候的事。
為什么?孩子出生的時候,大腦皮層以下的結構發育得比較好,這些結構跟運動有關,跟無意識的反射性的反應有關。比如看到蛇,馬上就想逃跑。
但有意識的記憶要依賴皮層的逐步發育,這些皮層在嬰幼兒時期并沒有發育完全。
做父母的可能都有經驗,孩子三四個月大的時候,離開媽媽也無所謂,到大約八九個月時,媽媽要是離開,寶寶就會哭。
為什么呢?因為寶寶開始記住媽媽這個形象,知道媽媽這個形象意味著什么,只要這個形象離開,分離焦慮就開始了。情緒的發展跟記憶發展有關系。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整體,我們只有一個大腦。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如果一個玩具被布遮住,他會以為這個玩具就消失了。大人知道玩具還在布的下面,物體本身不會消失,這叫客體的恒常性。在記憶系統沒有發展好之前,孩子沒有辦法理解客體恒常性。
如果記不住,孩子怎么學習?看這張大腦激活的圖,上面一行是小孩自己做動作時大腦激活的區域,下面一行是孩子觀察別人做同樣動作時大腦激活的區域。
有沒有發現大腦激活的腦區很多地方是重疊的?因為人類有鏡像神經系統,在做動作和做觀察的時候,激活同一組腦網絡。
小孩從小就有這個鏡像系統,不需要自己動,就看著,有關怎么動的那個腦網絡已經激活了,這是模仿學習的基礎。
小孩天生就會模仿,不一定是當下立刻模仿。他們會延遲模仿,比如,孩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復制大人24小時之前做的事,復制得一模一樣。十三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復制大人在一周前做的事。到15個月的時候,他可以4個月以后復制出來。記住,事情只需要發生一次,小孩就可以記住,并且延遲模仿出來。
你有沒有覺得有些可怕?如果你在小孩面前表現出一些比較有沖擊力的行為,比如夫妻間吵架,孩子可能幾十年之后模仿出來。所以做爸媽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智力受先天因素影響,也可以靠后天培養提升。我們只有一顆大腦,但可以把能力細分到各個層面,更有操作性地去培養這些能力。我們一起來科學育兒,做聰明的父母,養育聰明的孩子!
小愛驕傲說:本次「聰明養育」峰會廣受家長們好評,想一睹明年各位講者的風采嗎?趕快預約明年愛貝睿大會吧!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預約!
—-愛貝睿第406次智慧分享—-
投稿請發至:e@anrenmind.com
Copyright ? 隨便看看吧